《荀子》读书笔记

《荀子·王霸》

故与积礼义之君子为之则王,与端诚信全之士为之则霸,与权谋倾覆之人为之则亡。三者明主之所以谨择也,仁人之所以务白也。善择之者制人,不善择之者人制之。

吐泡鱼:没有永恒的王朝,没有永恒的国家。为什么?因为再好的制度都是人在执行,如果执行的人变了,国家也就变了。人的寿命有限,传承也有限。第一代开创之人能是“积礼义”,第二代就是“端诚信全”,再往后可能就是“权谋倾覆”之人。

伤国者,何也?……大国之主也,而好见小利,是伤国。……大国之主也,不隆本行,不敬旧法,而好诈故,若是,则夫朝廷群臣,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倾覆也。

吐泡鱼:似乎是川普。

《荀子·强国》

故君人者,爱民而安,好士而荣,两者亡一焉而亡。

吐泡鱼:“君”是统治阶级,“士”是中产阶级,“民”是底层人民。国家要稳定,就需要保证底层人民的生活,所以“爱民而安”。国家要繁荣富庶,就要给中产阶级松绑,活跃经济,所以“好士而荣”。要有一个富强的国家,“民”与“士”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。

《荀子·解蔽》

凡人之患,蔽于一曲,而暗于大理。……故为蔽:欲为蔽,恶为蔽,始为蔽,终为蔽,远为蔽,近为蔽,博为蔽,浅为蔽,古为蔽,今为蔽。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,此心术之公患也。

吐泡鱼:人的毛病,易受片面性的蒙蔽,而看不见全面的道理。所谓“片面性”,就是执着于二元分类中的一端,更直白的说,就是执着于“非黑即白”的价值观。“欲–恶,始–终,远–近,博–浅,古–今”都是二元分类中的相对的两端。如果只执着于一端,就会被片面性蒙蔽。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“古不如今”和“今不如古”的观点,都是片面的。古代有古代的优缺点,现代有现代的优缺点。

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。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。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。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。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。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。故由用谓之道,尽利矣。由欲谓之道,尽嗛矣。由法谓之道,尽数矣。由势谓之道,尽便矣。由辞谓之道,尽论矣。由天谓之道,尽因矣。此数具者,皆道之一隅也。……未得道而求道者,谓之虚壹而静。

吐泡鱼:

  • 墨子只重实用性,却忽略了“文”也就是礼义、文化的教化作用。导致过分强调利益,而丧失道德的底线。
  • 宋子只强调欲望,却忽略了道德(“得”,通德)。过分强调欲望的满足,而一旦无法满足欲望,就会有不满、怨恨(“嗛”,通慊)。
  • 慎子只注重用法律的束缚,却忽略了“贤”也就是榜样的示范作用。只强调法律,就会过于倚重于手段(“数”,通术),而忽略了目标,也就是手段想要达到的目的。
  • 申子只看到“势”的作用,却忽略了智慧(“知”,通智)。这里的“势”可以是权势,可以是趋势。只懂顺势而为,就是“便”,也就是太过简单、顺利,就会失去逆势而为、改天换地的决心。
  • 惠子只重言辞辩论,却远离了现实意义,如空中楼阁。【插一句,这其实有点像美国的司法系统,过于强调文本、辩论】
  • 庄子只重天道,只知道任其自然(“因”),却忽视了人类生存本就是逆天而行。《道德经》里其实已经说尽: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”

对于还在探索学习的没有得道的人,荀子给出的学习方法是:虚一而静,也就是虚心地学习观摩。

《荀子·正名》

故明君知其分而不与辨也。夫民易一以道,而不可与共故。故明君临之以势,道之以道,申之以命,章之以论,禁之以刑。故其民之化道也如神,辨说恶用矣哉!今圣王没,天下乱,奸言起,君子无势以临之,无刑以禁之,故辨说也。

吐泡鱼:老子曰: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老百姓愚钝,很难理解具体的国家政策方针。因此可以用大道理教化,却无需也不能跟老百姓讨论治理国家的具体方法。这就是所谓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。明君在时,以大道临之,刑罚禁之,岂用辩说?而当明君不在(“圣王没”),谣言四起,也只能无奈通过辩论来实现政策。【美国就是“圣王没”】

凡语治而待去欲者,无以道欲而困于有欲者也。凡语治而待寡欲者,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。

吐泡鱼:人不能无欲,必贵乎导欲以合乎道,而不贵乎绝欲。后儒专言绝欲,如大坝堵水,终为雍溃。人类不可能没有欲望。谈论治理国家,就不能靠去掉欲望或者节制欲望的方式。正确的方法是引导人们的欲望往合理的方向发展。【扩展:一方面,荀子讲“性恶”,一方面又承认欲望的合理性,强调“导欲”而不是“去欲”。因此,荀子说的“性恶”实乃“性自然”而已。】

《荀子·性恶》

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。……今人之性恶,必将待师法然后正,得礼义然后治

吐泡鱼:“性恶”中的“恶”实为“朴”。“伪”通“为”,作为的“为”。人的本性朴素(粗糙),但是善于学习礼义和制订法律。精通法律和礼义,就能疏导欲望。弯曲的木材需要处理变直才能使用;粗糙的生铁需要冶炼与磨砺锋利才能使用。人也是一样,人性本“恶”(自然),需要法律约束与礼义熏陶。

故圣人者,人之所积而致矣。

吐泡鱼: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专心一志,不辍于学,终可以至圣人。

《荀子·大略》

子贡问于孔子曰:“赐倦于学矣,愿息事君。”孔子曰:“《诗》云:‘温恭朝夕,执事有恪。’事君难,事君焉可息哉!”“然则,赐愿息事亲。”孔子曰:“《诗》云:‘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。’事亲难,事亲焉可息哉!”“然则赐愿息于妻子。”孔子曰:“《诗》云:‘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’妻子难,妻子焉可息哉!”“然则赐愿息于朋友。”孔子曰:“《诗》云:‘朋友攸摄,摄以威仪。’朋友难,朋友焉可息哉!”“然则赐愿息耕。”孔子曰:“《诗》云:‘昼尔于茅,宵尔索綯,亟其乘屋,其始播百谷。’耕难,耕焉可息哉!”“然则赐无息者乎?”孔子曰:“望其圹,皋如也,颠如也,鬲如也,此则知所息矣。”子贡曰:“大哉!死乎!君子息焉,小人休焉。”

吐泡鱼:生命不息,学习不止——死而后已。子贡(端木赐)跟孔子抱怨:学习太累了,我想停下学习去做别的事,比如出仕当官、侍奉父母、娶妻生子、结交朋友、种田。孔子说,这些事每一项都不容易:当官要当好不易、孝敬父母要做的好不易、治家也不易、和朋友交往不容易、种田也不容易。要想做好每一件事,都需要学习。人这一辈子,怎么可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呢?

《荀子·宥坐》

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,有欹器焉,孔子问于守庙者曰:“此为何器?”守庙者曰:“此盖为宥坐之器,”孔子曰:“吾闻宥坐之器者,虚则欹,中则正,满则覆。”孔子顾谓弟子曰:“注水焉。”弟子挹水而注之。中而正,满而覆,虚而欹,孔子喟然而叹曰:“吁!恶有满而不覆者哉!”子路曰:“敢问持满有道乎?”孔子曰:“聪明圣知,守之以愚;功被天下,守之以让;勇力抚世,守之以怯,富有四海,守之以谦: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。”

吐泡鱼:人不能自满。谦虚谨慎,损之又损。

孔子观于东流之水。子贡问于孔子曰:“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,是何?”孔子曰:“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,似德。其流也埤下,裾拘必循其理,似义,其洸洸乎不淈尽,似道。若有决行之,其应佚若声响,其赴百仞之谷不惧,似勇。主量必平,似法。盈不求概,似正。淖约微达,似察。以出以入以就鲜洁,似善化。其万折也必东,似志。是故见大水必观焉。

吐泡鱼:孔子观水,似不同于老子上善若水,动静之间矣。当如孔子。(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)

吐泡鱼 写于 2022-01-03

发表评论